2020華盟7月份例會
《混合式學習123》 【尚 明理事】
隨著科技的變化、文化的變遷、時代的演進,無論AI如何取代人力,教育的精神不可磨滅~學習,依然是必要的選項!
無論是幼童初探世界、兒童才藝技能、青少年讀書升學、成年人專業領域精進,到長者的終身學習,除了內容、目的不同之外,學習對於人類有非凡的意義~根據腦神經科學研究:學習可以有效活化大腦!(腦部海馬迴細胞的持續再生)而所有的學習,通常不是僅僅要打發時間而已。還要讓學習過程變的有趣,才能讓學習者容易堅持並持續;還要讓學習者適當的掌握學習重點並能應用,那才是學習的價值。
成人的學習往往有三大障礙:
一、誤字
所謂的「誤字」,就是「對於一個字詞的不瞭解或錯誤理解」。一旦學習過程中發生「誤字」,將會在記憶中形成「連串的空白」或是容易逃避所學。在教學-學習過程中,如果有專有名詞出現,是否有確認學生已經理解,是非常重要的。很多專業人士在向社會大眾分享專業領域的知識時,常常容易犯這樣的狀況!
二、梯度等級過大
學習是漸進的過程,如果前一階段的學習到下一階段學習程度的落差太大,會讓人遭受重大挫折,產生停頓或放棄!老師如何依照不同學生,設計適當梯度的學習內容,是非常重要的。
三、缺乏實體物(真實性)
人對於六感(視、聽、觸、味、嗅、意)所能感知、經歷過的經驗,會有確定性。知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說「我聽過了,我就忘了;我看見了,我就記得了;我做過了,我就理解了!」正式這個學習觀念的最佳詮釋。問題是: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對應的實體物,或是實體物很難取得,那怎麼辦?利用新媒體,如視頻、動畫模擬…都可以適當彌補。透過不同經驗的人士討論交流,也可以讓學員透過他人真實經歷來感受真實性。
一個好的教學,必須要能克服上述的三大障礙。因此,單一的教學模式,顯然無法解決所有學員的問題。這時,「混合式學習(blended learning)」(多重方式、多元感官、多重媒介)正可跨越這些障礙。
7月華盟例會,透過蘇文華老師的精彩演說,讓我們知道:所有的教學手法、工具,都是為學員學習後發生『真正改變』!工具、手法、媒介…都是中性的,端看教學者如何透過有效的策略來設計、鋪陳、執行、檢核學習效果,確認教學發揮實際效果。
當我們混齡、混合不同程度學員教學時,學員彼此程度不同、起點不一,該如何設計課程?可以設計課前學習,如線上視頻、文件閱讀…來達到起點的一致,彌補潛在梯度等級過大的問題!
問題是:你要學員乖乖的「預習」,學員都會做嗎?
當然不可能!要嘛要有遊戲化的趣味因子,比如闖關拿獎勵;否則就要主管單位的強力配合,例如沒有學習或線上考核過關,不予開放進課堂!善用機發動機的兩種面向:趨利、避害,我學會了有什麼好處、我不做會有什麼危害。善加體會人性,那麼混合適學習的教學設計自然是水到渠成!
教學技巧手段,乃在於實用、達成學習目的,而非堆疊名詞概念!太陽底下沒有新事,有效的教學策略,不在於花俏絢麗的包裝,而在於學員最真實的學習成果。我很喜歡一句話「實踐是驗證真理的唯一標準」,期盼老師們的授課,都能夠有效讓學員領悟並能實踐!讓華盟老師們一起實踐~分享知識,啟發智慧!
無論是幼童初探世界、兒童才藝技能、青少年讀書升學、成年人專業領域精進,到長者的終身學習,除了內容、目的不同之外,學習對於人類有非凡的意義~根據腦神經科學研究:學習可以有效活化大腦!(腦部海馬迴細胞的持續再生)而所有的學習,通常不是僅僅要打發時間而已。還要讓學習過程變的有趣,才能讓學習者容易堅持並持續;還要讓學習者適當的掌握學習重點並能應用,那才是學習的價值。
成人的學習往往有三大障礙:
一、誤字
所謂的「誤字」,就是「對於一個字詞的不瞭解或錯誤理解」。一旦學習過程中發生「誤字」,將會在記憶中形成「連串的空白」或是容易逃避所學。在教學-學習過程中,如果有專有名詞出現,是否有確認學生已經理解,是非常重要的。很多專業人士在向社會大眾分享專業領域的知識時,常常容易犯這樣的狀況!
二、梯度等級過大
學習是漸進的過程,如果前一階段的學習到下一階段學習程度的落差太大,會讓人遭受重大挫折,產生停頓或放棄!老師如何依照不同學生,設計適當梯度的學習內容,是非常重要的。
三、缺乏實體物(真實性)
人對於六感(視、聽、觸、味、嗅、意)所能感知、經歷過的經驗,會有確定性。知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說「我聽過了,我就忘了;我看見了,我就記得了;我做過了,我就理解了!」正式這個學習觀念的最佳詮釋。問題是: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對應的實體物,或是實體物很難取得,那怎麼辦?利用新媒體,如視頻、動畫模擬…都可以適當彌補。透過不同經驗的人士討論交流,也可以讓學員透過他人真實經歷來感受真實性。
一個好的教學,必須要能克服上述的三大障礙。因此,單一的教學模式,顯然無法解決所有學員的問題。這時,「混合式學習(blended learning)」(多重方式、多元感官、多重媒介)正可跨越這些障礙。
7月華盟例會,透過蘇文華老師的精彩演說,讓我們知道:所有的教學手法、工具,都是為學員學習後發生『真正改變』!工具、手法、媒介…都是中性的,端看教學者如何透過有效的策略來設計、鋪陳、執行、檢核學習效果,確認教學發揮實際效果。
當我們混齡、混合不同程度學員教學時,學員彼此程度不同、起點不一,該如何設計課程?可以設計課前學習,如線上視頻、文件閱讀…來達到起點的一致,彌補潛在梯度等級過大的問題!
問題是:你要學員乖乖的「預習」,學員都會做嗎?
當然不可能!要嘛要有遊戲化的趣味因子,比如闖關拿獎勵;否則就要主管單位的強力配合,例如沒有學習或線上考核過關,不予開放進課堂!善用機發動機的兩種面向:趨利、避害,我學會了有什麼好處、我不做會有什麼危害。善加體會人性,那麼混合適學習的教學設計自然是水到渠成!
教學技巧手段,乃在於實用、達成學習目的,而非堆疊名詞概念!太陽底下沒有新事,有效的教學策略,不在於花俏絢麗的包裝,而在於學員最真實的學習成果。我很喜歡一句話「實踐是驗證真理的唯一標準」,期盼老師們的授課,都能夠有效讓學員領悟並能實踐!讓華盟老師們一起實踐~分享知識,啟發智慧!